English

难忘的黎明

1999-01-2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五十年前的1949年的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北平终于迎来了自己历史上的黎明,宣告解放;并伴随着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在全国的胜利,在这年的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饱受国民党政治压迫和经济压榨早就透不过气来的北平人民,从1948年12月14日北平围城那天起,就在盼望着古城的早日解放。1949年1月22日清晨,接受和平解放北平协议的国民党军队开始(向城)外撤,沉寂多日的沙滩北大民主广场,人又多了起来。从早到晚前来打听人民解放军何时进城消息的群众络绎不绝,笔者也是当时其中的一个。

1月31日这天,广场的民主墙上依旧是前两天贴出的那几张被风吹破的陈旧海报,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贴出来。冬日下,只有稀稀拉拉地几拨人在红楼和灰楼间的广场上,边晒太阳边来回散步聊天。引人注意的是,这天广场上有两三位北大的同学簇拥着一位身着草绿军装的中年军官,仿佛在充当向导正向这位军官讲述着什么。这位身材修长犹如白面书生般的军官,给人突出的感觉是气质与国民党军官迥然不同。因而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许多年后他的面貌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接近中午的时候,广场西墙的木板门上贴出一张用白纸毛笔书写墨迹未干的海报,上写:“人民解放军定于一月卅一日中午一时自西直门入城”。广场上散步的人,立即围拢聚集到海报前,喜悦和兴奋一同涌上心头,每个人默默地注视着海报上那短短的两行字,看了一遍又一遍。过了好久才仿佛有人如梦初醒说道:“时间不早该出发了!”人们顾不上考虑手里应该拿上些什么,也来不及通知家人和知己好友,三三两两立即组合在一起,蹬上自行车出沙滩北大西门奔向西直门。

我们的自行车队到达厂桥时,远远看到西边平安里马路两旁的便道上已站满夹道欢迎的市民。随着前面传来的阵阵掌声,队伍已到了我们的面前。走在人民解放军队伍最前面引路的是位身着革面羊皮袍,五十开外,浓眉大眼红脸膛的农民。他昂首阔步,神气地走在马路的正中,两眼注视着前方,一手提着皮袍敞开的大襟,一手不住地胸前摆动,充满了骄傲和自豪。紧接着是几十人组成的手持鼓号及各式乐器的军乐队,吹奏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面是头戴皮帽,身着棉军服,腰扎皮带,膝下绑着高高裹腿,肩扛枪械成四行纵队前进的战士队列。每个战士黑红的脸上露出农民的质朴和淳厚,给人以亲切的子弟兵的感觉。

队伍从面前走过去了。欢迎的人们舍不得盼望已久的亲人解放军刚刚相见就立即离去,原来站在路边欢迎的群众,顷刻间仿佛觉得自己也已成为解放军中的一员,分享到革命的胜利和喜悦,纷纷紧跟在部队的后面,与解放军汇成一股铁流,踩着军乐的鼓点向前走去。队伍经过北海后门、地安门、宽街、铁狮子胡同(正好是今日的平安大道),出东口折而往南。这时,闻讯从古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各界群众,早已将东四牌楼北大街挤得水泄不通。

电车、自行车、三轮车、行人都就地停下来,店铺前、便道和马路上,整个街筒子挤满自动前来欢迎解放军的各界群众。有的双手齐额鼓掌向解放军表示致敬,有的唱起《解放区的天》,有的从旁边的商店借来锣鼓,有的带头扭起秧歌。一位年纪六七十岁、头带黑缎子瓜皮帽、身着古铜色长袍、外罩黑马褂,士绅模样的老者,从路旁商店讨来一只白粉笔,求身旁的大学生在他的脊背和胸前书写了“天亮了”和“解放”几个大字。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挤进人流随在年轻人的后面举手投足,像个天真的孩子舞了起来。事后听说,聚集在这里欢迎的群众,直到深夜才渐渐离去。

解放军队伍由于接防任务在身,不便在此停留,经东四牌楼向东直奔朝阳门城楼而去。事过若干年后,得知这支最早入城的部队是在东北战场上战功显赫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的人民解放军41军。1月31日这天,这个军先行开进北平一个师,分别从国民党守城部队手中正式接管过西直门、德胜门、朝阳门、复兴门的防务,其余两个师在次日也开进城里。

三天以后,为了庆祝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欢庆北平回到人民的怀抱,于2月3日举行了盛大的人民解放军入城式。上午10时,在前门箭楼,随着四颗照明弹升上天空,北平入城式开始。受检的人民解放军的装甲车、坦克、炮车和汽车部队,由永定门进城,经前门大街、箭楼,穿过东交民巷、东单、东四、地安门、西四、西单、宣武门,到广安门出城,直到下午五时方才结束。看到人民解放军已拥有了这些现代装备,北平人民对解放全中国更加充满了信心。

这里必须提上一笔。从方亭同志写的《难忘的战斗岁月——关于北平地下电台的回忆片断》一文得知,人民解放军“1月31日中午1点从西直门鸣礼炮入城”这一通知,是当时北平城工部的负责人刘仁同志于1月29日从城外用电报打给北平地下电台的。这个英雄的电台在抄收完这份电报的第二天即奉命“停止联络”,结束了它在北平两年多的艰辛的战斗历程,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历史使命。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所以在全国取得伟大的胜利,这些忍辱负重默默地而又是轰轰烈烈地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勇士们,同样是功不可殁。

本文前面提到的,半个世纪前我在北大广场上见到的那位身着军装气质不凡的军官,解放后有几次机会曾又遇见。如果我没认错,他应该是部队作家刘白羽同志。果是如此,他应是解放区作家中最早进入北平的一位,当书上一笔。可惜无人引见,一直无法与他核实,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还存疑在心里。但愿借本文发表机会,能以得到确切的答案,将是一大快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